如今,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紫砂壺,
稱之為泡茶神器,
然與其門當戶對的喝茶神器又是什麼?
為何風靡全球的建盞,會與紫砂壺結下不解之緣呢?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人們對建盞的熱愛更是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盞的藝術價值與它的使用價值也不斷提升,以其「金石味、書卷氣、民俗情」而在諸多質地的茶具中獨領風騷,長盛不衰。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門當戶對,在男女婚配中尤其明顯,那麼,在眾多茶具中,建盞為何會與紫砂壺門當戶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深厚的歷史淵源
門當戶對看中家庭條件,在這方面,紫砂和建盞都可以算是茶器界有成百上千年根基的名門望族,他們的交集要從宋朝說起。
宋時,建州水吉生產的建盞,從各種瓷器中脫穎而出,被宋徽宗看中,成為了鬥茶的專用茶器,從此興盛。
▲宋代點茶圖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盞
而此時的紫砂,雖然如今找不到明確書籍記載,但1976年在宜興羊角山古窯遺址中發現了具有宋代特徵的紫砂器殘件和碎片,證明紫砂可能宋代時已經存在。
▲紫砂殘片
但即使紫砂壺當時存在,與天子親自代言、享受萬民追捧、興盛一時的建盞相比,紫砂僅是少人問津、默默無聞的小輩。
然而,建盞這個家族自元代開始沒落。隨著明代散葉茶的興起,飲茶方式的改變,紫砂這個家族開始在登上歷史舞台。
原料及製作極其嚴苛
在挑剔這件事上,紫砂和建盞是有話語權的。在原料選擇上,他們都有極強的地域性。
紫砂壺的原料只取自宜興丁山,這種紫砂礦料獨具雙氣孔結構,其他地方的泥料均不能製作正宗紫砂壺。
而建盞的胎土和釉料取自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在宋代屬於建州管轄,故稱建窯,只有當地的原料製作出來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建盞。
▲漢鍾壺
在製作上,紫砂和建盞都是民間藝人手工作品,從原料配方到製作工藝都謹遵古法製作。
▲油滴盞
但紫砂和建盞的工藝傳承上稍有不同。
紫砂自明代興起,雖經歷過亂世的夾縫求生,但一直綿綿不絕,到如今更是繁榮至極。而建盞於元代沒落後,中間斷代幾百年,到了20世紀70年代第一批工藝師重新掌握了建盞的工藝。
低調質樸的審美藝術
紫砂和建盞都是藝術大家,但難得氣質相似,都是走的低調路線,卻有極高的藝術審美。
紫砂壺的造型形式或古樸端莊,或精美細巧,而壺身可鐫刻書畫,將書法、篆刻、繪畫集於一體,像是一名內外兼修的翩翩君子。
▲東坡石瓢
而建盞器型變化不大,但低調恬靜的外表下,暗藏著兔毫、油滴及曜變等神奇斑紋。建盞更像一個精靈,將色彩的絢麗世界呈現給你。
▲大阪藤田美術館藏曜變建盞
紫砂和建盞不僅是茶器,更是作為藝術品享譽中外的藝術品。
宜興紫砂壺早在17至19世紀的歐洲,已經成為王公貴族、大臣巨賈競相追逐的收藏品,更成為一種財產的象徵。
而如今,紫砂壺也深受海外市場的追捧。今年拍出的第一把價值過千萬的南瓜壺就來自新加坡。
▲陳鳴遠南瓜壺
而建盞曾在南宋滅亡後東流到日本,被奉為至寶。現傳世的曜變建盞海內外僅見三件,全部在日本,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加以珍藏,足見其藝術價值。
▲大阪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油滴盞
靠實用性說話
紫砂和建盞既是茶器,喝茶的實用性一定要好。
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端拿適手,壺身氣孔排列細微,密度高,用來沏茶更好地保持茶溫,茶不失原味,還享養壺之樂。
而建盞厚而收斂的造型符合飲茶習慣,高含鐵量能起到活水軟水的功效,釉面也保留著眾多的小氣孔,更好地保持茶溫,也有養盞之說。
▲靜嘉堂藏曜變盞(稻葉天目)
也有人也說用建盞飲茶,看不到茶色,不適合現在的泡茶方法。誠然,黑釉盞中的茶色不易分辨,體量似乎也略大於一般茶杯,但可欣賞茶盞中的氤氳霧氣,這是青白瓷杯中不可得的佳景。
紫砂和建盞,從歷史淵源、原料製作、審美藝術及實用性上都非常契合,說是門當戶對的泡茶組合再合適不過。
在茶桌上,紫砂和建盞樸素中帶著精美,簡單而不簡約,是為茶桌上完美的靈魂伴侶。你認為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