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神秘而又與人們息息相關,尤其是姜太公、劉伯溫、諸葛亮、張良等道教的高人出現,使得道教變得神秘而又平常。道教的法術、風水、醫術、占卜、預測等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絲毫離不開了。 ---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風水、周易占卜、八字分析、放生行善等,使人們須臾離不開。
道教徒常被稱為「道士」。為什麼稱為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
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葯部等)。
一、關於全真派
全真派講究內、外丹的修鍊。內丹即人身的精、氣、神的修鍊,是全真派的主要修鍊方術;外丹即用鉛汞和葯物配製燒煉一種可食丹丸的方法。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發麵須。他們都住在宮觀里。全真道也稱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此外,張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創立的內丹修鍊為主的教派後來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
全真教弟子一般不離開道觀,也就是常駐道觀的為全真派。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為其代表。
王重陽仙游後,由他的七位弟子輪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教思想以外,更將符錄、丹葯等思想以外的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更因隨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壯大。但是到了李志常後期,由於元朝統治者偏信佛教,全真道受到嚴重打擊。而關於《老子化胡經》的兩次釋道辯論失利,更造成了全真道的一度低落。直到元成宗時,才重新正常發展。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傳播。至今全真道仍是道教最重要的道派之一。中國道教協會所設在的位於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宗旨,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創建者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早年曾應武舉為武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相傳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其中龍門派祖師丘處機以74歲高齡,自山東昆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為全真道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全真教的教義總體來說,繼承了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認為儒、釋、道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而且實行出家制度,道士不鼓勵婚娶。
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教思想以外,更將符籙、丹葯、齋醮科儀等思想文化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堅實的根基。
該教教義受時代思潮影響,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作為信徒必讀經典。修行方術以內丹為主,兼修外丹符籙,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鍊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識心見性,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證道成仙。規定道士須出家住觀,嚴守戒律,苦己利人。對犯戒道士有嚴厲懲罰,從跪香、逐出直至處死。金元之際邱處機嗣教時,全真道得到大發展。
二、關於正一派
正一派,道士則以降神驅鬼、祈福禳災的符籙活動為主。該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他們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鬍鬚,發式隨俗。俗稱"火居道士"。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稱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後為上清派,靈寶派和天師道等的總稱。
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門公事,主領龍翔宮,賜號「觀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張天師張與材「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為正一道形成的標誌。明初,官方承認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二派,天師派以外的符籙諸派,包括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東華派、凈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視為正一派的分支。
正一派弟子,可以在家,結婚,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懂道術的民間居士,多屬於正一派,龍虎山、茅山法術為其代表。
正一道奉張天師為首領,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道術以畫符念咒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道教經歷晉、唐、宋各代,在各地還形成了凈明派、神霄派、龍虎派、清微派等派別,這些道教的派別共存於世,相互借鑒,到了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元代皇帝正式封張道陵第38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並統領全國道教。從這一年起,南北天師道、上清、靈寶等各道教派別都被通稱為「正一道」。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以符錄齋醮、替人招神降妖為主要宗教活動,允許宗教人員娶妻生子,不需常住宮觀,宗教戒律不甚嚴格。因此,正一道是中國道教發展到一定階段形成的以龍虎山為首領的各符錄派道教派別的總稱。在正一道中,有的道教派別至今仍保留有自己的信仰和儀式上的特徵,但有的派別逐漸失去了自己獨特的特徵,完全融入了其他道教派別。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縣境內,是中國道教名山,歷史上被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是道教派別上清派、靈寶派、茅山派的發源地,在中國道教歷史上地位很高。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主要建築有太元寶殿、九霄萬福宮等,裡面珍藏著許多文物和經典,其中包括鎮山四寶。
三、兩派的融合互補
全真派與正一派在教法與科儀上多已融合。全真派經懺中也用符咒,正一派道士也有的修鍊內丹。但在科儀、作法事的側重點和所敬祖師上仍有一些差異; 另一個明顯差異是,正一派弟子需經過傳度授籙才成為有資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則需冠巾 授戒、 有嚴格規定,儀式非常隆重。
道教的兩大宗派構成了中國道教的整體。人們的生活與道教息息相關。
其他劃分方法: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
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1.道教世傳有五大道派 : 積善派、經錄派、丹鼎派、占驗派、符籙派。
2.以丹鼎道派而言,其最著者為南、北二宗,其後又有東派、西派、中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伍柳派等.
3.丹鼎道派北宗全真道 . 由王重陽啟教,以道為宗,融和儒、釋,傳法於七真,門庭鼎盛,其中最能大倡宗風,而綿延迄今不絕者,為長春真人丘處機開啟之龍門一脈,全真道之有龍門,猶如禪宗之有臨濟,所謂「龍門子孫滿天下」.指的就是丹鼎派北宗全真教.
4. 實際上現在的丹鼎派與符籙派已多所融合,丹鼎派也重「齋醮禱禳,富國利民」,符籙派也重「內煉金丹,外用符籙」,不應再以此分派別,也不應存門戶之見。正如當代道教學者、全真龍門十九代居士圓純子《道教與養生》所言:「清凈煉養〈指丹鼎派〉與符籙科教〈指符籙派〉皆道教修養方法,不能以此分道教派別。修鍊自己的性命,以至得道成仙,乃是各派的最終目的」。)
5.東漢末年出現之道教,主要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名天師道,為東漢順帝時張陵於蜀鶴鳴山創立,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並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而造作道書.
6.太平道之名源於《太平清領書》.太平道是張角所創.後來演變成歷史上有名的"黃巾之亂"事件.據《後漢書襄楷傳》,順帝時,琅玡人宮崇嘗赴洛陽,獻其師於吉撰太平清領書與朝廷,張角得其書,於靈帝時創立太平道,以中黃太一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徒眾迅速增至十萬,遍及青徐幽冀荊揚袞豫等八州。
7.魏晉時代出現的三皇派(傳三皇經)、靈寶派(傳靈寶組經典)、上清派,皆為經錄派道教。
正一道服飾
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士可以不住宮觀,可以娶妻生子,被稱為「火居道士」。其宮觀規模較全真道為小,戒律也不很嚴格。因此,很多正一派的道者在日常著裝方面,並沒有嚴格的儀錶要求,其服飾、頭冠也沒有固定的特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明代中後期,中央皇權對正一教派的道教首領態度十分不屑,其衰落也就成了必然。相對全真南北兩宗而言,正一派的道士們,平時多以頭巾代替頭冠,這種隨性的打扮,其實也很有講究,但是限於篇幅,只能略提一下:正一派經常使用的頭巾有四種:太陽巾、沖虛巾、雷巾、浩然巾。注意1:浩然巾也是全真九巾之一,按《清規玄妙》的記載,浩然巾為第三巾。注意2:正一派道士在開道場「做法」的時候,也是戴頭冠的,但是僅限於偃月冠。其他頭冠是不能亂戴的,否則即被視作欺師滅祖。
全真道服飾
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此外,張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創立的內丹修鏈為主的教派後來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針對您的問題,僅就道教全真派南北兩支的頭冠進行解答:上清芙蓉冠,又名蓮花冠,乃道冠等級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師行科時方用。五嶽冠,又名五嶽靈圖冠。覆斗狀,上刻五嶽真形圖。在全真道內,惟有受過三壇大戒之道士方可用。偃月冠,又名黃冠、月牙冠、無形冠。覆元寶狀,受過冠巾禮之道士皆可用。我們現今在一些道教廟宇中見到的戴頭冠的道士,他們所戴的,基本就是這種
三、【道家、道教、道學、道士和道學者】之區別
道家
道家: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揉合了道家思想發展而成。佛教傳入中國後,也受到了道家的影響,禪宗在諸多方面受到了莊子的啟發。 道家在先秦各學派中,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這麼多的門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特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
道教
道教是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
道學
道學是指以道家或道教的意識形態(也就是道家或道教的經典)為研究對象,形成的一門系統的學問。
道士
道士一般是師徒相傳,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法的道教神職教徒的職稱。入道後,唯道是務,拜懺誦經,燃燈燒香,不務雜塵。但古代有的道士,雖拜師入道,而專門從事自我修鍊,或著書立說。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金元以前大都是不出家住庵的道士。金元之際,全真道興起,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派、正一派兩大派,全真派道士必須出家住叢林,不娶妻,不茹葷。正一派道士大部分為不出家道士。
道士是男女的通稱,女道士也可稱道姑、女道;男道士也稱乾道,相對女道士稱坤道;黃冠專指男性道士時,女道士稱女冠。道士的敬稱道爺是男女通用的,而沒有「道奶奶」。道士相互之間,則稱道長、道友、道兄等也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這樣稱呼他們。尊稱學問精深、修鍊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尊稱為先生、真人,一般是朝廷頒賜。道士們自己按修行也有尊號。
道學者
道學者是對那些從事道家意識形態的理論研究的人士的總稱。
崇尚道家,研究道學的,可以統稱為「道學者」,但他們本質是不能稱呼為(道士)的,還是有所區別的。
事實上,現代的所謂新道家就是道學者,他們本質上不是道士。
隨著時間的進步,道教也開始逐步發展了皈依證制度,辦理皈依證後,稱此通過皈依儀式確立道教信仰的信徒為信士,信士是對在家信奉道教,奉道積善,建諸功德,吃齋誦經者的道教信徒的尊稱,並非以鑽研道教教義和修習道法為職業的道教神職教徒(道士),信士在道教里,尤其是全真道,是不具備修習道法資格的,是有所區別的
坊間許多從事符法、預測或者風水堪輿的人士,未曾經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經典,也不會道教科儀,卻自稱道士者也很多。這類人只能算是對某學業專攻的術士,和道士是不沾邊的.現在網路及現實中有很多此類專攻術士或對道教經典有少許了解的業餘學者,假稱(道士),假借傳授道法之名,混攪視聽,蠱惑人心,收斂錢財,其行為是屬於違法的,不但損害了對道教教義不了解的信眾的利益,加深了對道教的誤解,更直接性的破壞了道教的形象及清規戒律。
也有少數人員拿著道教皈依證冒充(道士)身份,坑蒙拐騙,欺瞞大眾,其行為同樣是屬於違法的,道教皈依證只是確立宗教信仰,對在家信奉道教的基層信眾的憑證,並非以道為職的道教神職人員(道士)的證件(全真派道教神職人員(道士)的證件為「凈戒牒」,正一派道教神職人員(道士)的證件為「度牒」,正一派「度牒」都為道教祖庭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頒發,其牒文上都有其不同編號,在道教協會皆可咨詢,辨別真偽)。
由於現代電腦網路信息化的發達,很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由於痴迷網路,很少接觸現實社會,加上影視,小說和網路對道教誇張化的描述和演藝,以及本身缺乏對道教的了解,導致很多人對道教產生了很深的誤解,認為通過道教修行就可以飛天入地,斬妖除魔,開天眼見鬼神等一系列被現代傳媒錯誤信息影響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追求,甚至有一些人因為感情或事業問題,就在網路或現實中尋求道教法術的解決方式,而被網路上或現實中的的不法之徒假借傳授道法之名而利用,不但在個人利益上受到了損失,更在精神上受到了嚴重創傷,對道教反而加深了誤解,更而進一步對道教產生了排斥,甚至敵對。
網路上很多人談及自己佛道雙修,有的是信仰佛教,修習道教或者信仰道教,修習佛教,此類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都不能堅定,自身的人生觀念都處在十字路口和矛盾之中,你又怎麼能去信任他的言論和跟隨他的腳步呢?不但可能會被誤導,更可能會對宗教信仰教義產生偏激的思想。
自古以來師父收徒弟,都需觀察求道者品德操守,不論時代變遷,此是不變的規則。尤其道教,拜師收徒,規矩嚴明,派別之間更有專門的拜師科儀,不但要雙方建立誓約,師父授於徒弟信物為憑證,更需上表文送達天庭,祈請天地眾神為證,《全真清規》首列《指蒙規式》,稱「大凡初真童蒙出家,尋問名師,然後投禮。既然出家,聽從師訓,長必成人。」同時對師父而言,除了教導其清規戒律,還必須考察其人品行,合格者才能收下。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師父親自傳於弟子。歷史上有「法不傳六耳」之說,足見拜師對於道法傳承的重大意義。如若有師不看人品,不顧門風,隨意收徒,傳授道法,此師自身品德就有問題,不遵祖訓,不守道規。你與此人學習人生大道,又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上一篇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