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
春雷響,萬物長。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人們便稱這天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孝經緯》:「雨水後十五日,斗(北斗星)指甲(方向),為驚蟄」。從驚蟄起為卯月,卯者,茂也,言陽生而滋茂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春雷預示著生長的季節開始了。
雷對應震卦,震卦與春季一樣,五行屬木,有生髮之象。春雷隱隱,看似驚醒了冬眠的各種蟲蟻,其實也是天地陽氣復甦,草木、蟲蟻都恢復了活力。許多花開,嬌艷芬芳,春色滿園關不住,正是時也。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粲然而花華。
驚蟄後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
再五日,「鷹化為*」,古人稱「*」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化」。到秋天,*再化為鷹。
仲春時節,春和景明,氣象萬千。春風更加溫暖和煦,桃花紅,梨花白,黃鸝鳴,燕飛來,鳥語花香,多麼令人賞心悅目。
田野里日漸豐滿的小河邊,風姿綽約的垂柳打扮成待嫁的新娘,羞答答地站在那裡,心事在初春的枝頭優雅生長,每一個綠色的眉眼中,綻開的都是滿滿的笑意。
在這萬物繁衍生長的時節,曾經喜歡捕殺的大鷹,感受生育之陽氣,也變得慈眉善目起來。
古人傳說,驚蟄過後,大鷹就會發現自己的嘴變得柔軟無力,利爪也變得纖細柔弱,失去了捕殺的念頭,變成了準備預報播種的布穀鳥,默默等待著用叫聲呼喚人們耕種。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打小人」的咒語比較惡毒,尤其是加入忿怒緣起。相當於繞過法界的「司法系統」直接打擊對方三魂七魄,把原本的「化解」降格為了「詛咒」。是會有副作用即果報的。正統的化解「小人」應該是送「白虎歸山」。古人用驚蟄日來送虎歸山,取得意義就是希望在驚蟄日白虎處於孱弱之時,滿足白虎的要求,送回山林,希望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這樣的做法沒有「以暴制暴」,而是通過「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方式,因此不會有反噬的副作用。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
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驚蟄之後,候蟲蘇醒。《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
陽曆的2023年3月6日是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之中——乙卯月之開始,亦為一年之中金氣最旺的一個月。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節氣正處乍暖還寒之際,冷暖空氣交替,也是陰陽二氣交替變化頻繁之時,因此無論在個人運勢上還是健康養生方面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
另外,信仰道教的朋友,建議誦經迴向給讓您覺得難以相處的人,消除人際關系中業力帶來的負面影響,轉違緣為善緣。此外,驚蟄日前後祈福、化太歲的效果也會超出平日。
驚蟄前後,木氣盛旺,人的肝陽上升,比較易怒,因此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關鍵,不要讓無名的怒火燒毀了自己的理智,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災禍。剛剛萌發的新芽、因風吹皺的春水、披上綠裝的山野、爭春的野花,都是能幫助我們在欣賞之餘去舒緩心情的。
驚蟄期間,是細菌、蟲子、蚊蠅等開始活躍的時候,歷經一冬,家中有的地方會存在死角,或堆放雜物、舊物之處,選個陽光明媚的周末,與家人一起全面清整家裡的衛生,消毒、擦拭傢具,可以用艾草將家中的死角熏一熏,清楚穢氣和陰邪之氣,將蟄伏的蚊蟲等消滅干凈,不用的該扔的扔掉,保證通風、**。當然,如果能結合家人命理重新調整家中的風水布局則更好。
春天震卦為雷,主動,主進取,是一年的事業的開始,假如想創業的朋友,特別是以木、火為用神的朋友,看好機遇,該動就動,不要猶豫,因為這是一年之中比較適合投資創業的最佳機會。
已經事業有成的朋友,不要堅守現狀,特別是身處木、火屬性的行業中的朋友們,要用這個時間,敢於創新,發展,走新路。在原來事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不要害怕短時間的困難。因為你的主動播種進取和辛勤的付出,相信你的未來收益,一定更加豐厚。
驚蟄日南方多有打小人的習俗,特別是香港打小人成了一道文化風景了,農曆二月建卯為驚蟄節,當日陰氣日盛,天地陰陽之氣相衝動,小人如地下的蟲子一般破土而出,此節也為白虎開口日,即拜虎爺求財日,所以打小人是由此由來。
特別提醒:
你眼裡所謂的小人,可能在對方眼裡你也是小人,自己做人要光明磊落,小人自然消退,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驚蟄不但在物候上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節氣,而且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振聾發聵的啟發意義。
人不可能生來就有超人的才能和智慧,都有一個沉潛學習的過程,煉成了金剛鑽,才能攬瓷器活。思貴專一,學貴沉潛。十年磨一劍,才能「十步殺一人」!
沉潛的過程,按《周易》上的說法,叫做「潛龍勿用」「君子藏器於身」。一旦有了超人的才能和智慧,還要等待時機,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蓄勢待發,按《周易》上的說法,叫做「待時而動」。
古人雲:「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人要懂得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
沉潛和待時的過程就是「蟄伏」,《周易》上說,「龍蛇之蟄,以存身也」,人在低處,要懂得蓄勢蟄伏,保全自身之後才能有大的發展。
《菜根譚》:「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蟄伏」不是半途而廢,而是水滴石穿;「蟄伏」不是貪圖安逸,而是磨礪自強;「蟄伏」是為了將來的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一旦時機來臨,「蟄伏」者應時而動,應勢而為,緊緊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施展抱負,放手一搏,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種狀態在《周易》上叫做「飛龍在天」。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萬物蠢蠢欲動。在這草木勃發的節氣,在眼前這樣的大好時光里,在身邊這個寫滿奮鬥的日子,我們畫出心中的美妙畫卷,重拾青春年少的心,把自己的人生路大步走下去,直到理想的彼岸,心中的天堂!
人生的驚蟄,是這樣的時刻:回眸紅塵世事的繁華落盡,品味無法捕捉的楚楚動人,陪伴至美至深的簡靜無言,邂逅一份真實的優雅美麗,詮釋一種心動的春暖花開!
健康是人們的第一要素。要是沒有健康的身體,別的什麼財富、事業等等都是零。進入驚蟄,萬物復甦,包括有害的病菌。微生物同樣也開始活動,我們要防止有害病菌的侵襲,首先要增加我們的免疫能力,最好能夠根據個人的體質不同,適當的進行一些飲食、葯物的養生。
古人還有「春捂秋凍」之說,就是說進入春天,天氣漸漸轉暖,減衣服要慢一些,千萬不要感到天一熱,馬上把厚衣服脫掉,這樣非常容易感冒或感染流行疾病。特別是老年朋友們,面對忽冷忽熱的天氣,多穿點衣服,熱點不怕,我們的祖先已經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養生經驗,一定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更健康。
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春日的暖陽普照,朋友們,行動起來吧,用積極陽光的心態、縝密有序的行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彭勃向上!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陽明大腸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時,握固轉頸,反肘後向頭掣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蘊積邪毒、目黃口乾、鼽(音qiú,鼻子堵塞不通)衄(音nǜ,鼻孔出血)、喉痹(音bì,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疼痛或麻木的病)、面腫、暴啞、頭風、牙宣、目暗羞明、鼻不聞臭、遍身疙瘩悉治。
驚蟄是繼立春、雨水之後天氣繼續變暖的節點。在天,則表現於氣候變暖,雷火始見;在地,則表現於大部分的植物都開始抽綠,昆蟲都結束冬眠開始出來活動;在人,則表現於陽氣由冬天的蟄伏於腎水之中封藏狀態變為肝木之陽氣升發狀態。
道醫學認為,春天人體肝陽之氣上升,養生應順應陽氣升發,應特別注重養護肝臟。
驚蟄時節人體陽氣雖然已經開始轉盛但還沒有達到巔峰狀態,外界的寒氣也還未完全退去,所以此時的「春捂」也相當重要。在疾病預防方面要注意抵禦外寒。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春天的三個月,萬物復甦,應當早卧早起,悠然地緩步行走,減少殺伐,多付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氣和,勿生氣、發怒,以應春天生髮之氣。
由此可以看出,驚蟄時節養生應該是在天氣好的時候進行如散步、太極拳等舒緩的活動,切忌過度勞累。活動或鍛煉的時間也以午時前後(中午11點到13點)比較合適,因為此時外界陽氣較為旺盛,其一能補充人體的陽氣,其二感受風寒之邪的概率也會減少。
驚蟄春雷乍動,氣溫回暖,陽氣漸升。養生要順應天時,是自身的陽氣、精神、情志也像現在自然界的萬物一般舒展暢達,充滿生機。養生重在生髮養護陽氣,培補正氣。但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在這個時節大家不僅應重視「春捂」,還需早睡早起,以解春困,同時增強體質,抵禦疾病。
驚蟄各種小蟲子也醒了,起居上要注意防過敏。
日常伏案工作,可以隔一小時起來做做。這個動作可以拉伸兩側的肝膽經絡,對精神壓力大的上班族有很好的減壓、降火功效。
站起來,雙手合十舉過頭頂,手臂伸直,緊貼雙耳,腰往左側彎到極限,感覺整個脊椎向左側拉伸,好像風吹過大樹。保持這個伸展的姿勢15秒,放鬆,再換到右側,同樣保持15秒鍾。
呼吸要緩慢而且有節奏,做伸展時不可以閉氣。如果你發現伸展的姿勢讓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鬆,記得把身體往回調一點,好恢復正常呼吸。
經常曬太陽是最簡單的從自然中獲得陽氣的方法。
曬後背30分鍾。可在中午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後背及命門穴,如果衣服較厚可將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門,同時做深呼吸,讓陽氣從口鼻和命門進入人體。
看看遠處一棵綠色的樹,是保護視力很好的方法。大腦皮質和眼睛的視網膜組織比較適應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都適中的綠色,遠眺又緩解眼睛的疲勞狀態。既要有眼睛上的遠眺,也要有心理上的遠眺。
學習或工作之後,倚在窗口看看遠處一棵綠色的樹,5~10分鍾。緊張的神經頓時放鬆,眼睛的疲勞也會很快就消失了。忽略掉過去的煩心事,朝向著未來的目標吧。
保持充足的睡眠狀態有益於養肝。道醫認為,肝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藏血。一部分滋養肝臟以保證自身功能的發揮,一部分調節全身血量。若滋養肝臟的血液不足,人就會感到頭暈目眩、視力減退。凌晨時分,肝的氣血最旺,正是養氣血的最佳時機。因此,睡眠是最好的養肝方式。
常熬夜至凌晨方才入睡?這才是對肝臟的傷害極大的!保證睡眠質量最佳,您最好在晚上10點以前入睡;對於晚上睡不著的人,可適當午休作為補充。
驚蟄時節,天氣變暖,飲食上以清肝降火旺為主,應選擇清淡,少食油膩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蔬菜水果中,**、芹菜、苦瓜、木耳、油菜等可清熱去火;也可多食山葯、蓮子等,有滋陰補腎、健脾胃的作用。這時節氣候乾燥,人易感冒咳嗽,應多吃梨,有潤肺止咳、清熱的效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也就是氣候剛轉暖的時候,注意保暖才能預防各種疾病的侵擾。
「春捂」並非盲目地多穿衣服,而要「捂」,尤其需要保護這些部位:背、腰、腹、足底。
01. 背部:背部關繫到人的脊椎和背部經絡,與心肺想通,如不保護好,容易讓風寒之邪透過背部侵入,引發疾病,多穿一件背心就能很好地保護背部。
02. 腰腹部:同時,不能忽視腰腹部位的保暖,腹部特別是肚臍不能受寒,由於這個部位特別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一旦受涼,腹痛、腹瀉便在所難免。
03. 足底:另外,下身的保暖工作要做得更好。通常人體的下半部血液循環要比上班部差,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特別是膝蓋。
而道醫還有「寒從足下生」的說法,這是因為足部位於人軀體的末端,血液供應少且皮膚薄,因此保暖能力差,腳掌易受涼,這也會造成寒邪容易入侵,導致疾病。
總之,「春捂」應掌握好尺度,「捂」過頭了也不好。
春天是一年之始,年初身體沒有調養好,到了中午、年尾就會生病。
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味甘,以養脾氣。」春天對應的是肝,肝氣旺會傷脾,脾胃是後天之本,所以,飲食調養既要根據節氣變化,考慮每個人的體質,又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適當多吃溫補陽氣、抑肝養脾的食物。
01. 吃梨:因此,驚蟄時節要注意多吃甜、少吃酸來養脾。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者性寒、味甘,有清熱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
在驚蟄氣候仍然比較乾燥,細菌開始活動繁殖,易使人們患呼吸道疾病的情況下,特別適合食用。但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會反傷脾胃。
02. 時令瓜果蔬菜:另外,大家還可以多吃大棗、鍋巴、山葯等,多吃蔬菜,以韭菜、**、薺菜為宜。
8運動巧健身,慎防風
驚蟄時節,生機盎然,人體陽氣上升,各個器官組織機能想要充分活躍起來,就需要均衡得法的運動。
具體來講,人們不只是簡單地動起來,還應各種運動相結合。比如慢跑、打球,鍛煉身體四肢;下棋、打牌,鍛煉頭腦清醒;聽音樂、唱歌,愉悅一下內心。全身心地動起來,不知不覺間,氣血便運行暢達,新陳代謝加快,身體健康無恙。
平時按揉三個穴位,以提高身體低於病邪的能力。
01. 風府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處,可治療頭痛、眩暈、咽喉腫痛、感冒、發燒
02.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調和脾胃、補氣養血、清熱化濕
03. 太沖穴:腳背上大拇指和地2趾間往後約3指寬處,平肝息風、活血通絡、明目解熱
道醫講「風以百病之長」,驚蟄後雖氣溫明顯回暖,但陰寒未盡,早晚溫差大,所以應注意流行疾病的預防。
做好以下三點,謹防生病:
1、多開窗通風;
2、避免急躁、易怒情緒,保持心平氣和,養肝護肝最關鍵;
3、早睡早起,避免高血壓、中風、心梗等疾病。
枸杞入肝經,能補血,入腎經,能滋陰,是平補陰陽的好東西。30歲以下的人,多少歲就吃多少粒,年齡大的每次吃三四十粒即可。年輕人火力壯,最好用水煮,可讓枸杞藥性有沉降之力,能補到肝腎里,既補得踏實又不會上火。
吃枸杞要把水和枸杞果都吃了才好。眼睛乾澀、疲勞精力不濟時可以吃一段時間。春天其實不需要特別補什麼,脾胃和暢、氣血流通就是最合適的補。
上一篇
下一篇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