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廖瑀在《洩天機·尋龍入式歌》中說:“愛從重濁凝於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
一、龍脈的開帳
山脈由高聳入平坦之地,延綿起伏而來,先看穿帳的情況。楊公有云:“龍行開帳龍方貴,脈出穿心脈始尊。”
龍的太祖、少祖、父母等山,如果山肩展開,像鳥張開翅膀,從中心穿出,稱為開帳。如果龍有開帳,不管是什麼星體,多是貴龍。
開帳者,即龍脈餘氣所發,鋪張垂肩而出之枝腳,如翔鷹之翼、鵬之翅,須兩角分明帶有下垂者為真,其開帳以雄偉厚闊為美。
大貴龍的開帳往往展開數十里大,氣勢寬潤雄偉。從帳中心穿出,兩旁護衛重重,威風八面,多結富貴的穴地。如果是從山角斜出,起旁峰,叫“氣”,不可稱為帳。
廖公雲:“龍開帳而出者,最為有力。金水腦為上,水星次之。”龍脈開帳展翅而出,脈氣穿心中抽而行,其氣勢最為有力,從“帳”的形狀可以判斷“龍”的貴重。重重穿帳而出的龍脈氣足且力大,沒有穿帳的龍雖然也會活躍奔騰,但沒有貴重之氣。
開帳形狀多種,名目亦眾,總以其雄偉秀逸、順勢有情為吉,以險惡粗陋、斜竄反弓為凶。
二、龍脈的過峽
峽者,乃是兩山跌斷之處又見有起伏相續而成過脈之處。兩山相夾,龍從間經過,叫做過峽。《堪輿漫興》有言:“過峽風吹不可當,尤嫌硬直大而長。兩邊護送如周密,前面須知有棟樑。”
峽是龍的真氣聚洩的地方,地理師父對辯認龍脈的過峽非常重視。龍脈行走千里,距離綿長,須多有跌斷過峽,才能使氣脈真,脫卸淨,生氣蓬勃,力量才圓滿。
但是峽也有吉凶之區別,需仔細審查。過峽之脈,要求逶迤嫩巧、活動悠揚,如藕斷絲連為美。以其脈之中出,形勢飛揚靈動,星體秀美,高過不悍硬,低過無傷殘,長過不受風吹,短過脈不臃腫,穿田無水劫,渡水有石樑,為吉。
若尋到的龍雖然看上去還不錯,但是過峽不美,或空缺凹風,懶散死直,偏旁過脈,水劫傷殘,則前去必無融結,或多有偽穴。
過峽是山脈穿過低平之處,或山谷,或荒原,或田地等。過峽宜近不宜遠,宜窄不宜寬,窄則聚力,寬則力散;近則力聚,遠則力微。真龍過峽須有送有迎,有扛有夾,護衛周密,分水明白,不被風吹水劫才好。
1、峽的型別
以太祖落脈過峽為老峽、近少祖落脈過峽為中峽、近父母落脈過峽為少峽。若從簡單的形態上來看,有陽峽、陰峽、曲峽、直峽、長峽、短峽、闊峽高峽等。若從具體的形態上來看,有蜂腰、鶴膝、穿田、渡水、串珠、崩洪等。其種類中,屬蜂腰鶴膝最為貴。
2、從過峽處看穴的幾種結作情形
(1)峽正出,則穴亦正,左出,則穴居左,右出則穴居右。(2)正出斜過者,則穴亦正出而斜倒,側出而正遇者,則穴亦側出而正倒。(3)透頂出脈者,則穴居腳下,腳叉出脈者,則穴居頂上。(4)山護者,穴結山間,水護者,穴結水邊。(5)去山小而無迎者,氣將欲伏,其結穴於近處,去山大有迎者,氣正發淺其穴必結在遠處。(6)過峽小巧者,穴星多隱微;峻大者,穴星多顯露。
尋龍過程,多是在觀察星峰之後,審視過峽,龍不過峽則無脫卸,為死硬之龍。平洋地區,龍脈過峽大都是穿田而過,呈“草蛇”、“灰線”等,平坦舒展,不怕風吹。山龍過峽多是“峰腰”、“鶴膝”、“絲線”等,細巧靈動,怕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