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投資區將結合水系、生態廊道、城市綠帶,形成多級生態廊道體系,形成「山聳城中,城在綠中,江海繞城,水綠相融,城島相映,融山、水、城、海、島於一體」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體和道路分隔,構築「兩帶一心環八區」組團狀的空間布局結構:「兩帶」即綠色生態帶和藍色生態帶;「一心」即科技商務服務中心;「八區」即古鎮風貌區、濱水宜居區、民族風情區、科技產業區、臨港產業區、現代產業區、金融商務區和藍色經濟培育區。
● 古鎮風貌區:規劃人口規模15.4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6.70平方公里。依託洛陽橋的旅遊資源,延續古鎮特色,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 濱水宜居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0.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4.14平方公里。強調臨水、親水的特點,構建時尚濱水的現代住區,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 民族風情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8.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21.52平方公里。保護並延續百崎民俗文化和風情,形成閩南特色突出的旅遊風情小鎮,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旅遊觀光、民俗體驗為主。
● 科技產業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8.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12平方公里。以光電、新材料及裝備製造等生產加工型產業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的功能區。
● 臨港產業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為15.12平方公里。以優化升級的傳統產業、臨港物流產業為主的功能區。
● 現代產業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1.91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8.11平方公里。以製造業、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的功能區。
● 金融商務區:規劃人口規模為2.69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87平方公里。以金融商務、行政辦公、娛樂文化、外省市辦公設施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 藍色經濟培育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為6.74平方公里。以度假會議、旅遊休閑、高端服務業、品牌創新等研發服務型產業為主的功能區。
改革開放後,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不斷擴大,福建省率先成為台商到祖國大陸投資的熱點。
為了推進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加快改革開放進程,1989年5月,***正式批准廈門杏林地區、海滄地區及福州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未開發部分為台商投資區。1992年12月,***又正式批准廈門集美地區為台商投資區。
截至泉州台商投資區設立前,***共批准設立了4個台商投資區,全部在福建省,分別是:廈門杏林台商投資區、海滄台商投資區、集美台商投資區和福州台商投資區。 國發〔2009〕24號文件,***《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泉州設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