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無非兩個地方:室內或野外。
祭天地山川一般都在戶外,例如歷代帝王都熱 衷的「泰山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不辭長途跋 涉,千里迢迢跑到泰山去,都是露天祭祀。祭祖先,一般都在室內,天子在太廟,百姓在家裡(或家廟)。
野 外祭祀,酒的陳列方法記載不詳,室內祭祀,酒的陳列規定得極為明白:「元酒在室,醴賤在戶,粢醍在 堂,澄酒在下」(《禮記禮運》)。 元酒指水,醴、賤指五齊中的醴齊、盎齊,粢醍指 五齊中的醍齊,澄酒指五齊中的沈齊。
水透明無色, 最清,所以在最上,醴,踐,粢,醍,澄酒顏色一樣比一樣淺,於是依次往下降。所謂室、戶、堂,和我國古代建築特點有關。
中國 古代建築,往往是堂室結構,坐北朝南。 堂和室建在 同一個堂基上,堂基的大小高低,取決於主人地位的尊卑,主人地位高,則堂基大台階高,反之,則堂基小台階低。
堂和室的上方為同一個房頂覆蓋,堂在前, 室在後,:度室之間隔著一道牆。牆外屬堂,牆內屬室。
這道牆靠西邊有窗(牖),靠東邊有門(戶)。 堂的東北西三面有牆,東牆叫東序,西牆叫西序,南邊臨院子 敞開,式樣彷彿今日的戲台。
堂的中間一般有二個大明柱(楹),堂上不住人,是議事,行禮,交際的場所。 寢室住人,廟室祭祖。
但對一般下層人民來說,沒那麼考究,能有個遮風避雨的處所就不錯了。祭祀,動在室內進行,打開室門進去,迎面看到 的是室的西牆,那是供祖先神位的地方,最尊貴,「元 酒在室」,理所當然澄酒在下」,此處指堂之下,那是最卑下了。
上下尊卑是禮教的核心,這在祭祀活動中表現 得最明顯,古人在室內座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 向、北向和西向,所以室內神主牌位都是以放在東向 讓人跪拜。萬一有的人家世系綿長,人丁興旺,神主牌位東向牆上置放不下,那也有辦法,分昭穆排放, 始主仍在東向牆上不動,以下父、子(祖、父)遞為昭穆,左為昭在為穆,依次排列,也即第二、四、六代祖 牌位在南向,第三、五、七代祖牌位在北向。
祭祀時,子孫也按這種規定排列行禮,「祭有昭穆,昭穆者,所 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禮記 祭統})。祭祀時要獻三次酒,稱為三獻,一邊獻還要一邊 口中祈禱,不可沒有聲音。
第一次獻泛齊,第二次獻 醴齊,第三次獻盎齊。大夫和士,不能像天子、諸侯那樣棗神主,他們供棗的對象是「屍」。
這「屍」不是屍體 的屍,而是「主」的意思。祭祀祖先,不見亡親形象,哀 慕心情難以宣洩,於是就以兄弟中一人為屍主,用他 來代替死者的形象,作為行祭施敬的目標。
後世用畫像代替了「屍」。祭祀者向「屍」行三獻之禮,以示 心誠。
祭祀之禮的最後一個程序是酹酒。 蘇軾飼有: 「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因在長江 上,當然只能酹江月。
一般祭祀,都要以酒酹地,祝禱之後必須以酒酹地,才意味著祭祀結束,與祭的人才 能開始食饗,否則祭祀不能算結束。酹酒也有格式,必須恭敬肅容,手擎杯盞,默念禱飼,然後將酒左、中、右分傾三點,再將余酒灑一半圓形,形成個三點一長鉤的「心」字,表示心獻之禮。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