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 (1)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 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 擢。提陞官職。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
(5) 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
(6) 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
(7)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
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
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
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
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
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
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
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
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
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
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
明清時指縣長。【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經略使】也簡稱"經略"。
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參考資料:/news/14398.htm。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