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第一首通篇都是寫給弟弟蘇轍的:身逢盛世,身為微臣的自己卻愚蠢地自蹈死地。
中年殞命,算是提前償還了前生的孽債,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從此就要拖累弟弟來撫養了。一死何足道哉,到處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當年與弟弟相約夜雨對床的盟誓再也無法實現,此後夜雨瀟瀟的時刻,子由只能獨自傷心了。
但願與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緣付諸來生! 第二首是寫給妻兒的:月光西沉,凜冽的霜氣使御史台牢獄更加陰風慘慘,檐角上的琅璫在風中叮當作響。夢中那顆嚮往自由的心依然像鹿一樣的奔向雲山,可是現實中的自己已命在旦夕,好像面臨著滾湯烈火的雞。
眼前浮現出孩子們的身影,他們個個額角豐盈,面相非凡,真是自己的好兒子。老妻與自己同甘共苦十多年,可惜平生沒有什麼積蓄,身後只能讓她獨受貧苦了。
聽梁成他們說起杭州、湖州一帶的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一連數月為自己作解厄道場,祈求神靈保佑平安,這真讓人感動。漢代的朱邑曾在桐鄉為吏,深得當地人民的熱愛,死前交代兒孫把他埋葬在桐鄉。
東坡也希望死後埋葬在浙西一帶,來補償生前對杭、湖百姓的深深的眷戀! 1「他年夜雨讀傷神」 這句其實是化用「風雨對床」。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
後因以「風雨對床」指兄弟或親友久別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蘇軾常吟此詩以示對子由的情誼。
2「額中犀角真吾子」 成語「犀顱玉頰」:額角骨突出如犀,臉頰潔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輕人。
這個成語正式源於蘇軾的詩句。蘇軾《仲天貺王元直既行作絕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顱玉頰,長懷髯舅凄然。」
3「身後牛衣愧老妻」 此句化用「牛衣對泣」的典故。牛衣:牛畜禦寒遮雨之覆蓋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喻夫妻共度貧困之生活,常用此語。 典自(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漢代王章,字仲卿,少時為諸生,求學於長安,與妻共居。
一日,王章得病,因貧無被,睡於麻編之牛衣中,自料必死,與妻訣別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師朝中貴人無一超乎君?今貧病交迫,不自發憤圖強,反而啜泣,無志氣也!」 4「百歲神遊定何處」 這句應該就沒有什麼典故了吧?「百年」「百歲」一般是死去的含蓄說法,比如:「等我百年後。
」
「神遊」「仙游」也類似。
蘇軾與王安石雖私交甚好,但骨子裡反對王安石的新法。
所以平時在詩詞中時有情緒流露。特別是在湖州任上,上書神宗,內有「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及「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被新黨抓住辮子,說蘇軾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
總而言之是指斥新政,對神宗不忠,所以罪該當斬。還從他的詩詞中斷章取義,羅織罪證,奏於上聽,欲非置蘇軾於死地不可。
神宗在一片倒蘇聲中將蘇軾付於御史台逮捕問罪,還牽連了數十人之多。於是「演出」了一場「烏台詩案」。
因為御史台前種了不少柏樹,樹上棲滿了烏鴉,所以老百姓把御史台叫做烏台。至於是否另有所指,典籍上沒有記載。
蘇軾的兒子蘇過是跟著父親一起從湖州進京的,他的「任務」是要給蘇軾送牢飯。(順便說一句吧,古時參軍打仗也要自備馬匹、盔甲、刀槍。
如木蘭詩中,木蘭參軍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坐牢的人是要有人送牢飯的。
一切都要百姓「自力更生」。)蘇軾在路上跟兒子約好,平時只送肉與蔬菜,萬一形勢緊張,就送魚。
蘇軾入獄一個多月後,因糧盡,蘇過設法籌糧,請一名在京的親人代送牢飯。但忘記交待父子的約定,結果那天親人送的是「酢魚」。
蘇軾見後大吃一驚,猜想罪不能赦。寫就兩首絕命詩,交待後事,托獄卒交於弟弟蘇轍。
詩是這樣寫的: 序篇予以事系御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蘇軾與弟弟子由的情誼極深,至老不衰。
蘇軾著名的《水調歌頭》「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就是中秋懷子由而作的。這里的第一首就是寫給弟弟蘇轍的。
詩一開始就高呼皇上聖明,皇上萬歲。而自己是愚昧昏暗,自找死路。
這明明是他的違心之說,因為他還在獄中呀。接著說不能壽終正寢而先走一步,可能是去償還前世的孽債。
只是留下的十口之家要連累你給支撐了。這里到處是青山,我死後就埋在此處罷。
可憐留下你一人,年老時雨夜中只能獨自傷神了。他們兄弟二人原約好老來致仕後對床而眠,享受悠閑的晚年。
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這句詩是用了典故的。
唐代詩人韋應物有詩謂:「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最後蘇軾說:願「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這兄弟的手足深情與死別的痛苦傷悲,寫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成了千古贊頌的名句。第二首是寫給妻子的。
他的妻子是王弗(即「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原配)死後續弦的,名叫王閏之。與蘇軾生有二子,兩人感情極好。
蘇軾一開頭就寫了監獄里的凄慘氛圍,這里柏台即御史台,琅璫即是腳鐐。頜聯「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形象地寫出自已惴惴不安的心情,說自已是隨時可以捉來宰殺的雞鴨。
頸聯是表達自已對妻子兒女的思念。犀角借代兒子,為什麼的原因可以寫上幾百個字,這里就不說了。
牛衣對泣是個典故,也是個成語。在這里是含有與妻子訣別的意思。
詩的最後兩句是說我死後就葬在浙江西吧。關於為什麼選在浙江西呢?事後蘇軾有自注說「獄中聞杭湖間民為余作解厄道場者累月,故有此句」。
他曾在杭州、湖州做過通判或刺史,有德於當地人民,所以人民愛戴他。在他坐牢期間,為他作解厄道場月余,給他精神上極大的安慰。
總之,這兩首絕命詩,出自肺腑,直抒胸臆,毫無雕琢之跡。真情真意,真正感人至深。
烏台詩案震驚朝廷內外,救援之事也搞得轟轟烈烈。與蘇軾政見相同的元老吳充、范鎮等上書營救,甚至連皇太後曹氏也出面干預此事,要神宗釋放蘇軾。
更奇怪的是,退休在家的改革派頭頭王安石也上書神宗替蘇軾說話,他說「安有聖世殺才士乎?」弟弟蘇轍連連上表,以解官替哥贖罪。在多方面的壓力下,神宗終於在蘇軾入獄後的笫103天將他從輕發落而釋放。
降為黃州團練副史,無晌可領,受人監視,且不得簽署公文(即不能上奏朝廷)。於是蘇軾帶領全家奔赴黃州(今湖北黃岡),僅靠友人送他的一塊處於東面的坡地,耕種為生。
從此蘇軾自稱「東坡居士」。
竹石
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
[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竹》--蘇軾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風霽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起始兩句先寫風中之竹的情態。起句不加修飾直敘其事,斬截有力,初秋時節,南風吹刮,此為緣起;再總寫竹在風中的形象,用一「亂」字概括,竹無可奈何,任風擺布,顛來簸去,俯仰顫慄之態如在目前,恰似蘇軾的處境「魂驚湯火命如雞」。三、四句寫聲寫形。竹枝搖曳,發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颯颯聲,如樂音飛揚,中音中律;枝葉紛亂披灑,如萬千刀槍相對,兵刃碰擊。詠物之作,貴在神韻,「須令在神情離即間」。此處寫竹用兩比喻,形神兼備,「實際如此,卻寫得新奇」。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議論。風聲蕭蕭,冷寂而無生氣,天地間一片風折雪摧令人驚悸的氛圍。而竹呢,寧可折倒受盡摧殘,也不接受任何污辱。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韌剛毅、氣節凜然的品格。這兩句妙在表面詠竹,實則抒寫一己胸懷,在發大議論,「說自己身上,而不見其痕跡」。七、八句寫風停竹止。南風終於停息了,翠竹又回復原本端正的模樣。「猗猗」,美盛貌,如言「綠竹猗猗」。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葉依然瀟灑地四面披覆。真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竹之安然自若,骨節清剛,正反映了蘇軾豁達的品格。
傅龐如《詠竹》 現代的
詩的前兩句形象的寫出來竹子的特點 節節高 領風騷 是竹子的特性 也是作者自己希望做到的
三四句應用了典故 湘妃竹的流淚 用來反襯作者不想像湘妃竹一樣多情 而是甘願化作雪水滋潤春山
整首詩以竹子比喻自己 表達了作者願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出一份力
默默貢獻的高尚情操
竹 輕閣雅室逸芬芬,綠透裱紙力輕滲。
枝孤何懼風雨來,晨宵相伴得竹魂。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 唐·高駢: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度瓊枝。
清·魏源: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 唐·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毀節。 未出土時先有節,至凌雲處總虛心 唐.李賀: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翠竹千竿錦苑幽,奇傳每醉憶千秋。
臨風搖曳湘妃淚,對月娉婷黛玉愁。 高節長稱松柏侶,清名幸締菊梅儔。
丹青留影尋常見,翰墨琴魂雅韻流 詠竹 (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複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賦得階前嫩竹 (陳 . 張正見) 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於山路葛陂中。
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郡齋左偏栽竹百餘詩 (唐 . 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葯處,綠陰深到卧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秋日白沙館對竹 (唐 . 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捲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初食筍呈座中 (唐 .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金。
詠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風 (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詠竹 (唐.張必) 樹色連雲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
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雲撫翠苔。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賦園中所有 (宋.蘇轍) 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 斸根種幽砌,開葉何已猛。
嬋娟冰雪姿,散亂風日影。 繁華見孤深,一個敵千頃。
令人憶江上,森聳緣崖勁。 無風籜自飄,策策鳴荒徑。
新竹 (宋.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詠東湖新竹 (宋.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河,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新筍歌 (明.岳岱) 滿林黃鳥不勝啼,林下新筍與人齊。 春風閉門走山兔,白晝露滴驚竹雞。
雨中三日春已過,又近石床添幾個。 競將頭角向青雲,不管階前綠苔破。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清.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竹石 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
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
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
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 [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竹》--蘇軾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
起始兩句先寫風中之竹的情態。起句不加修飾直敘其事,斬截有力,初秋時節,南風吹刮,此為緣起;再總寫竹在風中的形象,用一「亂」字概括,竹無可奈何,任風擺布,顛來簸去,俯仰顫慄之態如在目前,恰似蘇軾的處境「魂驚湯火命如雞」。
三、四句寫聲寫形。竹枝搖曳,發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颯颯聲,如樂音飛揚,中音中律;枝葉紛亂披灑,如萬千刀槍相對,兵刃碰擊。
詠物之作,貴在神韻,「須令在神情離即間」。此處寫竹用兩比喻,形神兼備,「實際如此,卻寫得新奇」。
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議論。風聲蕭蕭,冷寂而無生氣,天地間一片風折雪摧令人驚悸的氛圍。
而竹呢,寧可折倒受盡摧殘,也不接受任何污辱。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韌剛毅、氣節凜然的品格。
這兩句妙在表面詠竹,實則抒寫一己胸懷,在發大議論,「說自己身上,而不見其痕跡」。七、八句寫風停竹止。
南風終於停息了,翠竹又回復原本端正的模樣。「猗猗」,美盛貌,如言「綠竹猗猗」。
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葉依然瀟灑地四面披覆。真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竹之安然自若,骨節清剛,正反映了蘇軾豁達的品格。 傅龐如《詠竹》 現代的 詩的前兩句形象的寫出來竹子的特點 節節高 領風騷 是竹子的特性 也是作者自己希望做到的 三四句應用了典故 湘妃竹的流淚 用來反襯作者不想像湘妃竹一樣多情 而是甘願化作雪水滋潤春山 整首詩以竹子比喻自己 表達了作者願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出一份力 默默貢獻的高尚情操。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