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矇,舊時指啟發矇昧,亦指兒童開始學習識字讀書。
清末、民國時,小孩年滿七周歲,入私塾讀書,稱發矇。私塾一般在農曆二月十五日開學,小孩 初上學,外家和內親要送發矇禮物,一般為書包、雨鞋、傘、布料、糕點(意 為步步髙升)和文具若干,俗稱送傘、送筆墨扇子。
舊時,在紹興,凡能維持溫飽的家庭,都要讓孩子去拜師求學。孩子一般到虛齡七歲進私塾上學,外婆家所送禮物有狀元片、糕乾、福壽糕等。
在農村,給剛入學孩童的書本中放置青蔥與松明,取其聰明寓意。《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心開目明,曠然發矇。」
《周易•蒙》:「初六,發矇,利用刑人。」孔穎達疏:「以能發去其蒙也。」
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五:「或謂童稚發矇之師,不必妙選,然先入者為之主,亦豈宜闊略世故。」鄒韜奮《經歷》附錄:「我六歲的時候,由父親自己為我『發矇』,讀的是《三字經》。」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蒙兩三年以後,先生便要教我作對子。
1、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意義的詞語。
2、發矇 1)糊塗,不清楚。 2) 啟發矇昧,後也指教兒童、少年開始識字讀書。
3、發懵 發懵是一個現代成語,意思是猶發獃。 1).猶發獃。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二章:「聽說這個人平時戰斗還很不錯,可能一時情況緊張,有點發懵。」 楊朔 《北線》:「吃飯打衝鋒,打仗就發懵--我早看透你們的本領了!」 2).糊塗;弄不清楚。
梁斌 《紅旗譜》三一:「要是說不明白, 春蘭 一過門,老婆子還發懵哩!」 浩然 《艷陽天》第一二○章:「姑娘心裡發懵:老天,他這是到哪兒去了,又怎麼鬧成這副怪樣子呀?」 3).猶發暈。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六章:「這小冤家一天到晚吵著要 小劉叔叔 !要 小劉叔叔 !叫得人頭都發懵。」
參見「 發暈 」。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