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
蘇軾詞《卜運算元》說的是大雁。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中國常見的有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隻,或以6隻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群的聚合體。
蘇軾詞《卜運算元》「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說的是大雁。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全詞借物比興,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為詞中名篇。
全世界共有9種大雁,我國就佔7種。除了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
「命命鳥」一詞出自佛經故事,是梵文jivajivaka的意譯,音譯為「耆婆耆婆迦」,因在不同的佛經中多次出現,還有一些別譯,如《佛學大辭典》中所說:「《法華》、《涅槃》經等謂之命命鳥,《勝天王般若經》謂之生生鳥,《雜寶藏經》謂之共命鳥,《阿彌陀經》謂之共命之鳥。
乃一身兩頭之鳥也。」可知,命命鳥就是共命鳥,是佛教傳說中的一種鳥,兩頭一體,一榮俱榮,一死皆死。
佛經故事中說此鳥的二頭彼此嫉妒爭鬥,以至食毒而死,以喻不顧整體或害人即害己的道理。後世詩文亦常從「共命」二字取義用之。
如唐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詩:「蓮花交響共命鳥,金膀雙回三足烏。」清唐孫華《追挽張烈婦》詩:「願為共命鳥,永托連理枝。」
宰相丙吉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 看問題、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丙吉問牛而不問人,說明他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宰相丙吉的故事原文: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
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
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翻譯: 丙吉,西漢宣帝時期丞相。
《漢書·丙吉傳》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行人鬥毆,其中一人頭破血流,橫屍路邊。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
過一會,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夫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說:「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
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無需一國之相親理,我只要適時考察地方官的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就可以了。而問牛的事則不同,現在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今天的天氣就不太正常,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
漢朝還屬於農業社會,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