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臘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一捆捆柴禾捅進灶膛里,土炕燙得能烙餅。
玉米粒兒在拌著熱沙子的鐵鍋里畢剝畢剝響;我奶奶手拿著鍋鏟,口中念念有詞:「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生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兒炒熟了,裝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後端進屋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 【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臘月初一晚上炒年貨的情景,渲染了一種熱烈火爆、團圓和樂的幸福氣氛。
寫奶奶,先輔之以膛灶柴火熊熊,土炕滾滾燙燙,鐵鍋畢剝作響的側面描寫;再繼之以奶奶手拿鍋鏟,翻動不已,口中念念有詞,虔敬有加的正面描寫,既見出奶奶的勤勞能幹、慈祥和藹,又顯現人們祈求健康,渴盼幸福的美好心願。一位須發斑白、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臉上寫滿了虔誠的祝福,寫滿幸福的微笑。
她真是我們中國人的奶奶啊!寫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寥寥八字,寫活了大家的無拘無束和開心快樂,讀來真有「口舌生香,嘴角流涎」之感,更容易喚起人們「兄弟姐妹是一家」的親情聯想。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只有逢年過節這樣的日子,人們才能圍桌而坐,大吃大嚼;花生、瓜子、玉米花,地道本色,平凡普通,決非大魚大肉,更非山珍海味,可是,人們吃得有滋有味,心花怒放。
這些勤勞朴實的人們,他們吃的是「快樂」!寫自己,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湯化熱,止痛解渴;這是大吃大嚼,「貪得無厭」,也是愛之愈深,痛之愈徹。作者的欲罷不能,哭笑不得,給我們留下了詼諧風趣的印象,我們也明白:是勞動的「美味佳餚」點綴了我們的生活,是過年的合家團聚賜予了我們希望。
一個場面,眾多人物,有點有面,有主有次,共同演奏了一曲無伴奏多聲部歡樂頌。 【片段二】 喝過臘八粥,年味兒更濃重。
賣糖葫蘆的小販穿梭來往,竹筒里抽簽子,中了彩贏得的糖葫蘆吃著最甜。賣掛落棗兒的涿州小販,把剔核曬乾的老虎眼棗兒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轉著吃。
賣糖瓜和關東糖的小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自賣自誇。 【賞析】 過年的熱鬧、歡快,有小販們的一份功勞。
你瞧,劉紹棠筆下的賣糖果的小販,走街串巷,來往穿梭,使出各自的絕招,誘發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購買欲,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賣冰糖葫蘆的,故弄玄虛,搞「有獎」刺激,惹得人們心急手癢,眼熱嘴饞,當然「最甜」的糖葫蘆還數「快樂」牌的。
賣掛落棗兒的,串棗成圈,圍脖而轉,邊轉邊吃,邊吃邊賣。此種吃賣,別緻新穎,讓人飽眼福,流口水,甜心頭,真乃活色生香的流動廣告呀!賣糖瓜的,放開喉嚨,扯著嗓子,吆喝叫賣,自賣自誇,使你不得不回首側目,另眼相看。
劉紹棠毫發逼真的觀察,情趣飽滿的敘述和怦然心動的感受讓我們體驗到了通州運河逢年過節的不一樣的風情和不一樣的快樂。這些質樸本色,活靈活現的文字也啟示我們:觀察是一種發現,表達是一種快樂,分享是一種幸福。
【片段三】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灶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賞析】 「送灶王爺上天」的民俗描寫很容易喚起我們似曾相識的童年記憶,我們感到真切、風趣,我們感到輕松、愉快。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愚昧迷信、落後守舊的行為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否定其中蘊含的人民展望未來,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真誠心願,而且,這種儀式嚴肅之中溢滿快樂,隨意當中飽含正經,它牽連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它積淀了我們的觀念和思想,它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俗習慣,它成了我們漂泊不定的現代人的一個心靈情結。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無論文明怎樣進步,也無論我們家在何方,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不變的心願:明天更美好。
本命年的回想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風鄉俗中,四時二十四節色彩繽紛,而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卻是二十四節之外的春節。 春節是現在通行的官稱,我卻跟我的運河鄉親父老一般,守舊地尊稱為過年,或曰大年。
想當年,我小的時候,家鄉的大年從臘月初一就開始預熱。一天比一天增溫,一天比一天紅火,發燒直到年根下。
臘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一捆捆柴禾捅進灶膛里,土炕燙得能烙餅。玉米粒兒在拌著熱沙子的鐵鍋里畢剝畢剝響;我奶奶手拿著鍋鏟,口中念念有詞:「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兒炒熟了,裝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後端進屋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
化食湯清凈了胃口,爛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該吃臘八粥了。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粟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捨不得吃。
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不願放下筷子。喝過臘八粥,年昧兒更濃重。
賣糖葫蘆的小販穿梭來往,竹筒里抽簽子,中了彩贏得的糖葫蘆吃著最甜。賣掛落棗兒的涿州小販,把剔核硒乾的老虎眼棗兒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轉著吃。
賣糖瓜和關東糖的小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自賣自誇。還有肩扛著穀草把子賣絨花的小販,穀草把子上插滿五顏六色的絨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婦把他們叫到門口,站在門檻里挑選花朵。
上年紀的老太太,過年也要買一朵紅絨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東村西,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
站雞籠子里,喂養了一個月的肥雞,就要被開刀問斬。家家都忙著蒸饅頭和年糕,窮門小戶也要蒸出幾天的豆餡團子。
天井的缸蓋和篩子上凍豆腐,窗沿上凍柿子,還要漬酸菜。婦女們忙得腳丫子朝天,男人們卻蹲籬笆根曬太陽,說閑話兒。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灶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唇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灶王爺走了,門神爺電也換崗了,便在影壁後面豎起天地桿兒,懸掛著一盞燈籠和在寒風中嘩啦啦響的秫秸棒兒,天地桿上貼一張紅紙:「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門騷擾了。
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闔家團聚包餃子,誰吃到包著制錢的餃子最有福,一年走紅運。
院子里鋪著芝麻秸兒,小丫頭兒不許出屋,小小子兒雖然允許走動,卻不能在外邊大小便,免得沖撞了神明。不管多麼睏乏,也不許睡覺,大人給孩子們說笑話,猜謎語,講故事,這叫守歲。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聲才能鍋里下餃子,院子里放鞭炮,門框上貼對聯,小孩產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鄰右舍拜年的人已經敲門。
開門相見七嘴八舌地嚷嚷著:「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時串百家門,正月初—要給百家拜年。出左鄰入右舍,走東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門各戶拜了個遍,這時我才覺得得到了公認,我又長了一歲。
今年歲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齡」回憶往事,頗有返老還童之感。
《過年》 1、瑞雪兆豐年,來年的豐收與富足更讓人滿懷希冀充滿喜悅
2、剛出鍋的年糕
饅頭上、花捲上點上紅紅的圓點,炸魚與熏肉的香味
在漆黑的角落裡燃起火龍一樣的爆竹;寧靜的夜空里,間或有色彩繽紛的煙花綻放
院子里貼滿猩紅的剪紙
路上穿梭著趕早拜年的人
倒貼的福字里
牆上的對聯
5、(1)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2)我們本民族好的傳統文化習俗不能隨便丟棄,應繼承發揚光大。(3)國家和老百姓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習俗,法定節假日後讓人們有時間去慶祝這些節日,以實際行動去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保持傳統的風俗習慣。(4)傳統節日也需要與時俱進,加以創新,融入一些新的元素。
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1.(1)臘月初一吃炒食
(2)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4)臘月二十三祭灶過小年
(5)除夕之夜包餃子、守歲
2.「捨不得吃」是因為臘八粥「令人賞心悅目」,「吃起來卻又沒夠」是因為臘八粥非常香甜可口。3.「略」。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