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普遍覺得甲骨文很難辨,文字形態與現在的字有很大差別,尤其是化繁為簡之後的簡體字。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甲骨文或者金文都會讓人完全不認識。漢字屬於象形文字是有它的道理的存在的,我們孔子學院在教授老外漢語時,也會經常把有些在圖形上與漢字十分接近的形象作為教學理解的方式之一。
比如"壺",從古代的壺的外觀看就有點像"壺"字了,壺是古代溫酒用的器皿,上有蓋子,下面為大肚壺身,一看圖形便知是個壺。實際上出商周時期出土文物上看,有很多壺樣子的罐子,名字不叫"壺",比如卣,但是功能上跟壺都差不多。
"井"是最形象的,我們一般一想到井,就會覺得是圓形的,但是別忘了,井是有欄的,用木條在井口搭起木欄桿,這個欄桿就正好是"井"字型。1985年公布的在藁(gao3)城郊外考古挖掘到一口古井,經過碳14鑒定為公元前1300多年的,正好與甲骨文是同時期。
"井"的甲骨文也有中間一個圓點的寫法,有人認為這是描畫的井中一個打水的桶。總之"井"字時隔千年,寫法幾乎現在沒有任何差別,而且還十分形象。
"工"和"王"只差了一橫。工原始的樣子和含義就是一件日常工具,上頭輕,下頭明顯沉重,是用它來夯實土地,砸東西用的工具。"王"也一樣,去掉一橫,與"工"相同,是一件工具或者武器,王比普通人多的權利就是可以處死奴隸,這是古時王者的權利。王、工、井這幾個字都跟現代我們使用的漢字一摸一樣。
那麼復雜一些的字,比如動物怎麼表達呢。一樣的,像是畫工具一樣把它們的形象生動表現出來就行了。
"魚"不用說,一看就知道是魚。其實把早期的甲骨文或者金文,用在家居日常飾物上,既有圖畫的裝飾作用又能表達文字本身,十分美觀,古人確實畫的太好了,古樸而生動。
儘管"魚"和"魚"差不多,但跟最原始的金文上的畫的更像魚的"魚"字出入很大,不過並不妨礙我們通過清晰的圖畫辨認文字。中國人養魚的歷史悠久,尤其是金魚,建國初期金魚跟大熊貓,可以作為外交禮物送人。
"龜"跟"龜"已經差別很大了,不過跟魚一樣,光看圖畫也能知道畫的什麼是動物。這個龜兼具俯瞰和側看的兩個角度,能看到復雜的龜殼紋,也能看到龜腳在爬行上面有龜殼。龜在中國文化里神物,可能是由於龜殼圖案堅硬而復雜,有種像原始部落圖騰的儀式感,"龜"的寫法雖然在很多時期不同,但大多數是以描繪龜殼樣式為主的象形文字。
漢字造字的過程是一個神奇的,帶有藝術性的創作過程。漢字中不光有本意,還有中原地區物種形態,早期人發明創造的工具,和對生活的理解。在漢字中理解中國文化似乎也是打開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文/長庚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點擊關注-2016年度文化前十頭條號,青雲計劃獲獎者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