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美學深刻地影響著宋代茶文化,建盞是「禪藝合流」的一種產物,建盞中的神品「稻葉天目」,釉面呈現含蓄朦朧的審美效果,體現禪宗美學提倡的審美感悟。
該盞具有順勢而為、真如緣起、一空萬有、殘缺之美等禪宗美學理念,曜變天目因其特殊性,使得它也如「詩明禪」一般, 對茶人具有「盞明禪」之妙用。
壹 | 順勢而為
浸釉、吹釉和盪釉是常用的施釉法。浸釉效果呆板,吹釉需要人為控制, 人工痕跡重, 不符合禪宗所提倡的順勢而為之美。
靜嘉堂的稻葉天目實物:盞內外均採用一次盪釉後入窯一次性燒成,在燒成過程並未增加其他人為控制因素,釉水在底部所呈現不規則的流淌和部分地方集釉略帶釉淚之韻味的現象。這種製作手法符合禪宗所提倡的順勢而為之美。
貳 | 真如緣起
稻葉天目表面形成「星雲宇宙」一般的效果屬於「窯變」。對於「窯變」古人在《景德鎮陶錄》中提到:
「窯變之器有三……二為天工, 一為人巧。其由天工者, 火性幻化, 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 則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態, 直名之曰窯變, 殊數見不鮮耳。」
建盞的釉色變化屬於「天工」而非「人巧」。它們入窯前雖「千篇一律」,但出窯後卻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釉面效果。這是因為每隻建盞本身胎骨和釉水在成分上存在著細微的差異。它們所處的窯內位置、火溫和還原氣氛的條件也稍有不同。
按照「真如緣起」理論:
世界一切現象的有無、生滅都是以「真如」為緣和而生的,並且按照一定條件的存在而存在,依照一定條件的離散而毀失,也就是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依存、轉化的。像稻葉天目這樣的建盞在窯變過程中的釉色幻化,正體現了禪宗真如緣起的美學觀念。
叄 | 一空萬有
在入窯之前,技藝再高超、再有經驗的燒窯師傅也難以從胎骨或釉水看出建盞出窯之後所呈現的釉面效果。這覆蓋在胎體上的赤紅色的釉水, 沒有任何釉色呈現宛若「空」。在經過窯爐的「歷練」之後所形成千變萬化的釉面效果,可謂「萬有」。
正如宋代道謙禪師所雲「萬有一空, 一空萬有」的般若境界之美,在這「有」與「無」之間的幻化。瞬間內外特定條件使得建盞釉色。在「形成和消失」之中變幻。稻葉之「變」是「火性幻化」的結果。
肆 | 殘缺之美
在窯爐的不可控變化之中, 形成各種「瑕疵」是司空見慣之事。禪宗美學為主導的宋代,這種殘缺之美卻得到時人的認同和喜愛。如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一片「重要文化財」級別的包金邊油滴建盞。釉底部均帶有不規則的垂釉效果可以證明這一點。
禪宗美學里提出刻意的完美不是美,每一片「瑕疵」的建盞都孕育了一種「自然無心的美」,這正符合禪宗的殘缺美學理念。
禪宗美學對宋代茶文化影響最為深遠,建盞是與茶人接觸最密切的器物。是陶瓷匠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也是時代審美凝聚的載體。
上一篇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