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盤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涅盤能解脫生死輪回。唯識宗將涅盤分為四種:
1.有餘涅盤,即真如出煩惱障。這種涅盤相當於小乘所取的滅盡定,滅盡定能破除我執,從而一點煩惱也沒有,但是色身與末那識仍在,這就是「有餘」,還不能解脫生死輪回。
2.無余涅盤,即真如出生死苦。這種涅盤為阿羅漢與辟支佛所證。阿羅漢取滅盡定後,只要能舍棄色身與滅掉末那識,就可以取無余涅盤而能解脫生死輪回。
3.無住處涅盤,即真如出所知障。這種涅盤為佛所證。無住處涅盤就是破除了煩惱障與所知障,這樣就能安住於真如理境中。這種涅盤不同於無余涅盤,無余涅盤中是一法不生,不能度化他人,而無住處涅盤中是能出生萬法度化眾生的。無住處涅盤才是究竟涅盤。
4.本來自性清凈涅盤。這種涅盤就是指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真心,這個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一切眾生與佛平等擁有此真心,所以說「一切眾生沒有一剎那離開過這個涅盤」。
【辭彙】
音:niè pán
涅盤翻譯成中文為不生不滅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無 涅盤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
慧律法師開示: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盤,涅盤翻譯過來叫做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這一顆心,智慧的心,解脫的心,來面對這個世間,什麼叫做不生不滅呢?意思就是任何的東西增加,也沒感覺增加,任何的東西減少,也不計較減少,因為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沒有實體可得,簡單講涅盤就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也沒有增相,減也沒有減相,也沒有什麼是跟非,也無所謂的對跟錯,簡單講涅盤就是不落入對立,完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就是絕對,就像虛空可以包容一切,這就是我們修學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顆智慧的心,過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的生活,換句話說用一顆像虛空那麼大的胸量來過著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生活。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進入了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那我們慢慢就了解涅盤的心是什麼,就是我們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個原則一個領域,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眾生都佛性,到最後都要進入涅盤,但是有因緣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較早成熟,沒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經過百萬劫。所以看個人的因緣,看個人的福報,不過啊用一點點智慧的心,涅盤的心在生活當中,總是可以過很快樂的日子,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滅增減,是非對立相統統沒有,化作絕對的智慧,絕對的包容,那麼人絕對的包容就無諍,社會絕對的包容就不會戰爭,國家跟國家絕對的包容就沒有爭戰。那麼人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一個人懂得涅盤的心,不管他走到那裡都是那麼的忍辱,那麼的平和,那麼的安詳,包括他晚上睡覺都不作惡夢。這是佛弟子要積極追求的就是涅盤的智慧心,菩提心。
涅盤重生這個詞語沒聽過么。
「涅槃」這兩個字是從梵語音譯而來,又作泥洹、泥日、浬槃那等,意譯為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等。
「滅度」者,是指已經息除煩惱業因,能夠滅除生、死 的因果而得度,稱為滅度。「寂滅」者,即是無為空寂安穩之 義,生死這個大患已經滅除,永得解脫,所以說是寂滅。
「不 生」者,是說生死的苦果不會再生起,永不再受三界的生死 輪回,所以說不生。「無為」者,是說人滅之後,不再有煩惱 迷惑等造作,達到安樂無為解脫自在的境界,所以說無為。
佛教對於涅槃有不同的說法,一般分為有餘浬槃和無余 涅槃兩種。一個修行的人證得阿羅漢果之後,這時能感業報 的因已滅盡,但是還有業報的身心存在,所以稱為「有餘捏 槃」。
當這些身心果報也不存在時,稱為「無佘涅槃」。 實際上,「涅槃」這兩個字的原意是指釋迦牟尼佛的成 道,但現在基本上都是做無余涅槃意思來講。
都將出現此世 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的壞滅,稱為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後世也將僧侶的去世稱為圓寂、歸寂、示寂、入 寂等。
「涅槃」一詞來源於古印度,是哲學和宗教用語。
在哲學中,「涅槃」指通過肉體的解脫與高級生命的結合;在宗教中,「浬槃」一般指的是一種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今天,我們所說的「涅槃」一般更偏向於佛教中浬槃的含義。
「涅槃」為音譯,其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等。「涅槃」的原意是火的熄滅或風的吹散狀態。
佛教產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產生以後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涅槃經》中說:「夫涅槃者,名為解脫」,「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遠離一切憒鬧法故,以大寂靜名大涅槃。」
《大毗婆沙論》中稱「涅槃」為「煩惱滅,三火息,三相寂,離諸趣」。《雜阿含經》則說「涅槃」是「貪欲永盡,嗔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由此可以看出,「涅槃」是解除煩惱,祛除貪欲雜念,達到超越生死的境界,進而達到永生。
究竟的解釋在佛教和在現實中應該沒什麼不同.都表示是極,到底的意思 修學佛法最後的歸趣在求證涅盤,那麼學佛修行的人,當要徹底明白它,不可輕易忽略它。
然而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讓我來略說一下: 一、涅盤的意義 涅盤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盤,今順古亦雲涅盤。又名泥洹,或雲涅盤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
舊譯為滅度,或雲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
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
「智論」雲:涅名為出,盤名為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亦可譯為出趣也。 若據新譯——玄奘法師則譯為『圓寂』,此義比較來得完善,因為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
圓寂則統明智斷二德。今略釋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
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圓),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寂),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擾,回復『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
這就是涅盤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
據此研究起來,圓寂似乎大乘無為的涅盤,寂靜、滅度等為小乘涅盤。 要之,圓寂也就是指得『圓明寂照之真心』。
因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故。成佛即證此真心,故涅盤並非諸佛的專有品,不過凡夫一向為夢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證得。
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盤。 當知夢想,根本是由本覺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鏡子去一分塵埃,即現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
至此則一切功德無不復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是證到大乘究竟涅盤的境界。 二、涅盤的種類 現在再來把它的種類介紹一下:涅盤有二種,一、有餘,二、無余,要詳細明白它當分三段來講: (一)就小乘方面:證得阿羅漢果,對於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惑,雖已斷盡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身未滅(生命體猶存),叫做有餘涅盤(尚有餘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滅故)。
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叫做無余涅盤(無餘外生死苦果可滅故)。換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煩惱業惑已經解脫,即眾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現實生命體亦同稱解脫,此為無余涅盤。
以上為小乘的有餘、無余涅盤(此有餘、無余同為一體,因同斷見思,同證真理。其不同處,唯在有漏依身上滅,未滅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變易生死因盡為有餘涅盤,變易的果盡為無余涅盤。此為大乘的有餘、無余涅盤。
(三)就大小相對言;小乘所證涅盤為『有餘』,因為它僅斷見思煩惱,滅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塵沙、無明煩惱未斷,變易生死未了,故曰有餘。至於大乘所證的涅盤,則為『無余』,因為它是三惑全斷,二種生死永滅,再『無』其『余』的煩惱可斷,生死可了,故曰無余。
此為大小相對的有餘、無余涅盤。 又近代的學者說:果報身未滅為有餘(雖惑斷而身尚在)待果報身滅時,始稱為無余的涅盤。
更對於小乘和大乘涅盤的分解,詳細可再分為三點說明: 1、小乘滅生死而涅盤,大乘達生死即涅盤,這叫做本性寂滅非寂滅異,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斷界內見思,大乘並斷界外(三界外)塵沙、無明,這叫做界內界外斷惑異,此其二也。
3、小乘無身無智,未徹證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則身知具足,眾德圓備,這叫做眾德具不具異,此其三也。我來引一段經文補釋這眾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讀者易懂。
「法華玄贊」二雲:『一、真如之體靈明妙覺,名為般若』;彼為覺性故也。小乘之涅盤體非覺性,故不名般若。
二、真如之體出所知障,名為『法身』;彼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盤非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
三、真如之體眾苦都盡,名為『解脫』;彼離分段變易故。小乘之涅盤唯離分段,未脫變易,故非圓滿解脫。
據上所說,小乘涅盤所斷的是見思煩惱,所滅的是分段生死,所證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見思煩惱,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為有漏煩惱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盤,所斷的是塵沙、無明煩惱,所滅的是變易生死,所證的是中道實相理。
此則以塵沙、無明為變易生死因,空及二邊之法相為變易生死果。 二乘人滅分段生死,不受後有而入涅盤。
大乘菩薩及佛雖變易生死,息妄歸真,而證無余涅盤。或雲:『佛息應身之化,歸於真身之本』謂之無余涅盤。
總之,二乘所證涅盤,它的本體是見思煩惱永寂,偏空真諦理顯現。菩薩所證涅盤,它的本體是塵沙煩惱永寂,但中俗諦理顯現。
佛所證的涅盤,它的本體是無明煩惱永寂,實相中諦理顯現。 小乘雖然不算圓滿解脫,可是它已能了脫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稱為涅盤——小涅盤;三德中僅具解脫一分。
至於大乘所證的涅盤,可就不同了,。
整部心經都是說究竟涅槃的,這個都應該知道。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沒有很扎實的佛學基礎,很難理解的,就是看解釋,也不會了達其中義理的。如果你不懂般若法門,就先打基礎吧,不要好高騖遠。
涅槃的意思:
一、作為佛教語,梵語的音譯。。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
二、作為死亡的美稱。
出處:晉代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
釋義:涅槃的道理,原來是三種法門的共同歸宿,方等部諸經的集聚的地方。
涅槃的原意是被吹去、被消去。好象一盞油燈的油,燒盡後,燈火便也熄滅、消失了。佛教修行人,天天苦修(包括思想與身體兩方面),到最後,死期來到(佛教忌用死字),便離世去涅槃了。用我們的話來說(不信佛教者),所謂涅盤,即是指人死了而言。佛教用涅槃來代替死字。
擴展資料:
涅槃有四種類型:
1、有餘依涅槃。是指小乘佛教的修行人,修行者證得羅漢的境界,煩惱已斷盡,但還有身體存在,還要承受業因帶來的果報,還要忍受世間風吹雨打、嚴寒日曬等痛苦,所以稱有餘依涅槃。
2、無余依涅槃。還是指小乘佛教的修行者,如果修行者肉身已經死去,因拋棄了五蘊色身的緣故,因此所證的境界叫無余依涅槃。
3、無住處涅槃。指雖已斷除煩惱障、所知障,但由於心懷慈悲,積極救護眾生,因此也不住於涅槃,而是到三界中利樂有情眾生,既不住於迷惑染污的世間,也不住於常樂我凈的涅槃,所以稱無住處涅槃。
4、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是說一切諸法的真如實性,本來清凈,不生不滅,這是一切現象的本質,所以稱自性。真如自性是一切眾生平等所有,雖然有聖凡的區別,但本身具有的真如實性是一樣的,這個真如實性也就是我們的佛性,只有修證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才能夠證得這種涅槃境界。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涅槃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