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並列;挨著。
《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英文:他們挨著的兩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2、勾結。
《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以弊主。」
譯文:同類的人為怎麼目的而相勾結,惑亂君主敗壞法制。
3、近來。
《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嶴劇。」
譯文:近來得了腳氣病,越來越厲害了
4、等到,及。《項脊軒志》:「比去,以手闔門。」
譯文:等到離開的時候,用手關門。
5、為,替。
《孟子·梁惠王上》:「願比死者一灑之。」
譯文:希望為全體死難者報仇雪恨。
6、比起……來。
《捕蛇者說》:「今吾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譯文: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們已經死在他們後面了。
擴展資料:
文言版《說文解字》: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凡比之屬皆從比。夶,古文比。
白話版《說文解字》:比,相從密切。兩人相隨構成「從」字,反寫「從」字遂成「比」。所有與比相關的字,都採用「比」作邊旁。夶,這是古文寫法的「比」字。
相關辭彙解釋:
1、比賽[bǐ sài]
在體育、生產等活動中,比較本領、技術的高低:比賽籃球。
2、對比[duì bǐ]
(兩種事物)相對比較:古今對比。
3、評比[píng bǐ]
通過比較,評定高低:衛生評比。
4、比如[bǐ rú]
舉例時的發端語:有些問題已經作出決定,比如招多少學生,分多少班,等等。
5、相比[xiāng bǐ]
互相考校、比較。
一、比的定義
對等關係就是一種比的概念。對等關係是指兩數量A、B之間,由於某種原因,而產生一種配對關係,就稱此兩數量是A與B有對等關係。在數學上有人用序數對(A,B)來記錄,也有人用「比」的符號「A:B」來記錄此兩數量A與B的對等關係。例如:張三的鐵線是10公尺長重10公斤,李四的鐵線是20公尺長重18公斤,而王五的鐵線是15公尺長重16公斤,…。上述皆產生一各對等的關係,採用「比」的符號「:」,來紀錄這些對等關係,如記成「10:10」、「20:18」及「15:16」。
二、比的表示法
記錄A與B之間數量對等關係的方法
(1) 用序數表示:(A,B)
(2) 用「比」的符號表示:「A:B」
(3) 用「比值」表示:
三、比的分類
(1)組合關係:例如:一種親子游戲中3個小孩,需要2個大人來協助。
若兩數量A及B為同類量(被測量的性質相同),且A與B都是同一全體量中的部分時,可稱為一種組合的對等關係。
(2)母子關係:例如:一打襯衫有12件,其中有4件是藍色的。
若此兩數量為同類量,且一數量是全體量,另一數量是全體量的部分量時,可稱為一種母子的對等關係。
(3)交換關係:例如:小華拿了135本雜志到圖書館換了9本小說。
若A、B分別描述兩個(堆)物件,於某種因素(性質),使這兩個(堆)物件具有相同的價值,可以交換,而形成A與B的對等關係,則可稱為一種交換的對等關係。
(4)密度關係:例如:30立方公分的水重30公克。
若A、B不為同類量,且此兩數量是描述同一物件的不同性質,A、B的比值是做為密度的描述時,A與B的關係,可稱為一種密度的對等關係。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