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位朋友告訴我,除非上海這次也做減法,逐步放開的態勢才能確立,要不就可能還是一陣風。
為什麼這么說呢?
朋友讓我讀讀劉邦封雍齒的故事:像上海這種曾經失手過,封控壓力最大的城市,如果都敢於放開,那說明上面決心一已定,三年抗疫可能真要走向「劇終」了。
果然,說曹操,曹操到!
前幾天上海的防控,一度有收緊的跡象,但昨天以來,上海開始緊鑼密鼓地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
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非必要不查核酸:
高乘坐軌道交通、地面公交、輪渡等市內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全市公園、景區等室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其實,今天放開的,還不僅僅是上海。
各地,都在層層減碼:
鄭州:進入小區、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都不再查驗檢測隱形證明。
深圳、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
更有城市已經要求,密接者不再入住方艙醫院,可以居家隔離。這種要求,實際上超過了「二十條」之規定,走在了「二十條」的前面。
從各地發出的信號看,逐步放開的形勢,已經明朗。
但還是有人不理解,他們很迷惑:
既然最終總是要放開,為什麼不幹脆來一個180%大轉彎,非得搞得像現在這么擠牙膏式的吞吞吐吐?
說起這是,我突然想起古人曾說過的那句話:未算勝,先算敗。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曾經有人按照管控力度,從強到弱的順序,把持不同管控觀點的人群,分為以下七種「派別」:
我不知道你是哪種派別的,我自己大概是介乎第四和第五之間的,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分步到位。
畢竟,政策寬鬆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大關,是需要闖過去的。
雖然放開是最終結果,但飯是一口一口吃的,中國這么大國家,做什麼事都需要瞻前顧後、摸石頭過河,把握力度和節奏,步子走得太急了會拉到胯。
否則,如果在社會面准備嚴重不足的時候,突然來個180度的急轉彎,有可能會鬧出大問題。
說老實話,奧密克戎本來不是多可怕的病毒,但問題在於:病毒雖不可怕,但對病毒的恐慌很可怕。
君不見,最近重慶一小區解封了,可是大爺大媽又一起合力將鐵皮擋板複位,自己把自己封了起來。
躲在鐵皮擋板後面,他們感覺最為安全,而類似這樣的人估計不在少數。
這些例子也說明:3年養成的習慣,要改變是何其之難,難得如同要剪掉頭上的辮子。
如果大家對奧密克戎的認識不改變,不提前儲備好醫療資源,一旦病毒蔓延開來,難免出現老人和孩子發燒、喉嚨痛、肌肉酸痛。
如果瘋狂增長的患者擠爆各大醫院診所,歇斯底里的父母抱著高燒孩子沖進往醫院,臉色痛苦的老人們跪在醫院門口嚎啕大哭;
到那時,且不說咱們的醫療體系會不會擊穿,就說到某種小作文滿天飛,社會穩定就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所以,步步為營、逐步放開,這個真沒錯。
這也是我們國家歷來做事的重要方法:摸石頭過河,在試點後掌握更多經驗數據和成功案例,再大規模推開。
當然,這也不是說,今後幾個月時間窗口,我們講無所作為,相反必須充分利用,感覺把下面三件事搞定:
1、抓緊讓老人接種疫苗!
疫苗是很重要的,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有效降低危重症率。
這特別對於有基礎病的老人,更是如此。
2、抓緊建設方艙醫院。
現在的方艙醫院,主要用於隔離感染者;而那時候的方艙醫院,應用於收治輕症以上病人。
大家都知道,進了方艙醫院,身邊有醫生在,患者和家屬心理都會踏實下來,萬一病情出了變化,也能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處置。
沒必要污名化方艙醫院,這只不過是增加醫療床位儲備,最短平快的辦法而已。
3、抓緊強化宣傳引導。
既不能把病毒妖魔化,也不能過度樂觀,把病毒說成人畜無害的「益生菌」。
而是要一是一、二是二,原原本本向老百姓認真宣傳,告訴他們新冠毒性已大大降低,有哪些症狀、提前備好葯,讓所有人都能實事求是地面對。
最重要的一條是告訴大家,做好自我防護,因為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黎明前最艱難的時刻,也許快到來了,凡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發展到臨界點,事情正在起變化。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或許不會超過這個冬天,不檢核酸、不查行程碼、不看健康碼將成為現實。
願我們沉住氣、不放棄、不拋棄、不躺平,
把這一關闖過去,三年抗疫可能就將迎來「劇終」!
人生最難得的是「人間清醒」
高手深刻又輕松,庸人膚淺又痛苦!
請購買水木然新書《人間清醒》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