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燕京八絕"的老手藝,這八絕是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綉八種門類。它們大多數是在清代達到了藝術的最後一個高峰。在汲取各地和歷史傳統經驗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面,具有北京地緣象徵,同時當家手藝人也有佼勝於同行的獨到之處。同時這八樣絕藝符合皇家品味,所以也是特色的宮廷藝術代表。
時至民國後期到前五十年間,民間手藝大大衰落。有些藝人轉行幹了別的,由於十分喜愛年輕時學的手藝,在退休後又撿了起來,還有的人自始至終起起伏伏都在從事這項手藝,只是十分不容易。
京綉藝人的眼睛和手是做出珍品的基本保障,京綉藝人李樹堂為了不會讓手把綉品磨出粗糙的毛,一輩子沒有干過家務活,確實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京綉廠里的工人,為了讓自己的手藝生涯走的更長久,每隔十幾分鍾就要抬頭看看遠方。
這樣一點一滴的在惜自己,可以讓京綉在國際時尚圈綻放異彩,也能在國內知名展拍上贏得無數人稱贊。
那又能怎樣呢?
老刺繡廠最終還是被擠到了北京雙橋火車站一處破舊的房裡,艱難維持。即便是在巴黎時尚周後,有人決定合作,但是由於沒有成衣製作的條件,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國內也是一樣,精美的拍品沒有不贏得轟動的。最後還是從哪來的回哪去。有人叫好,沒有條件。有掌聲,沒市場。頹勢似乎已經無法挽回。
一塊毯子有多少個節點?如果是120道的,是14400個,每個節點都需要藝人扣一下經緯線,織就一塊毯子的時間、心血,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據史料記載雍正皇帝很節儉,一塊宮毯用了三四十年之久。能用這么長時間,可見織造技術的耐用性。
2000年左右,北京地毯五廠跟故宮合作,修復古毯,幾十條大地毯,用棍子打掉塵土,在用吸塵器吸,最後熨燙,一點點理順毯毛,修復的繁復與耗時,消磨掉很多人的意志。
康玉生,國家級非遺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總結了一套完整的地毯製造操作法。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復制故宮的一塊盤金毯,制毯工具全擺在自己家裡。
以上兩個行業的例子,基本可以概括老手藝行業的絕大部分所有情況。包括處境還不如這些能走到國際,能上拍賣會的。比如,面人、泥人、毛猴、彩蛋之類。
反觀這些老手藝,大多經歷了宮廷輝煌時期,然後流落到民間變成一個個小作坊,再變成國有,再返回民間。此時,大多數藝人年事已高,退居家中,家又變成了工作室,然而市場變化和物質需求的改變,已經不可避免的讓老手藝一退再退,同時接班人尷尬缺位的地步。
文/長庚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點擊關注2016年度文化頭條號:北京民俗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