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是我國民族融合的第一次大的高潮,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孝文帝改革來說,其改革突破了各種阻撓,最終改變了北魏政權的一部分現狀,使得北魏政權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時期,使得各民族之間交往增多,民族融合加快,南北地域界限被打破。但我們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去審視這個影響,看到每一個歷史事件中存在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在民族融合起到積極作用,打破了「華夷之辨」的界限,為隋唐的「華夏混一」觀開創了先河。黃烈先生說過「儘管胡人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適應對廣大漢族地區進行封建統治的措施,但在廣大的漢族人民中 『華夷之分』的民族心理很難泯除,成為胡人統治的嚴重阻礙。漢族統治階級『內中華而外夷狄』的傳統觀念,是排斥胡人統治的有力武器。」
正因此,「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如前秦苻氏採取胡漢分治,用漢法治漢民,但仍沒有完全奏效。孝文帝也許有鑒於此,而採取了全盤的漢化政策。這種全盤的漢化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鮮卑與漢族的界限,改變了鮮卑與其他民族的界限。
這樣,大家只要處在北魏政權下,就無所謂夷夏之分,如此一來就消除了統治者的自卑心理,政權也變得堂而皇之了。按照邏輯,人民是沒有理由反對的,漢族地主也用不著歧視北魏統治者,只有服從統治的義務。
從歷史發展來看,雖然後來又經歷了東魏—北齊鮮卑化的老路,但隨著西魏—北周對東魏—北齊的統一,「華夏混一」觀逐漸形成,各族人民已無區分誰為夷狄、誰為華夏的必要。在這種情況下,北周楊堅從鮮卑手中奪取政權,建立了隋朝。「在北魏和北齊、北周之後 , 『五胡』政權再也未能在中國歷史上重現。『五胡』各族共同體也同他們的政權一樣嗎,其內遷的主體部分到隋唐以後已完全漢化。」
由於各民族群居在一起,使得一些先進的農耕畜牧技術得到傳播,「從北魏末年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可以看出當時在耕墾,施肥、選種、浸種、收穫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種植果樹、蔬菜的方法更有良好的經驗,其他的農村副業,如養蠶、牲畜、釀造等也逐漸發展起來,改變了北方廣大地區荒涼殘破的景象。」
賈思勰通過產地調查和研究,肯定了綠肥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鑒定綠肥作物特別是豆科作物的肥效,研究了它們的增產效果,在書中記述了三十多種輪作的方式。這些農業生產上的優良經驗,對我國古代農業的發展,增經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來自塞外的鮮卑人,高車人具有豐富的畜牧知識,《齊民要術》從這些知識中吸取了營養。關於乳類加工製成酥酪,用羊毛製成氈毯的技術等,顯然這些都是塞外部族生產經驗的總結。孝文帝改革後,通過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北方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漢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推動了各民族國家的共同發展。
減輕民族之間的隔閡,孝文帝採用通婚等政策,拉攏了一部分漢族地主,直接避免了與漢族地主之間的利益沖突,使用通婚這種所謂的「政治結合」,達到其統治的穩定。將北朝的門閥制度和南朝的門閥制度相統一,至此也就達到了利益均等的統一。從而使得南北的政權基礎達到統一。
史家說的好:「隋唐的統一強盛局面和十六國北朝的民族融合過程是分不開的。」由此我們能夠看出,在民族的融合中,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起到了更加有效的推動作用。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長期民族融合,中國的民族面貌煥然一新。
文/辛濤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