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崇洋的心理,紋身文化不知不覺走入到大眾視野。身上有紋身的人,儘管現在仍然不多,但也算是常見現象。但總體而言,紋身不能被大眾主流文化所接受,一提到有紋身的人總讓人聯想邊緣人群,或某些有組織的群體。大街上看到有紋身的人,也會讓人盯著多看幾眼。
當今社會所流行的紋身文化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受美國前衛文化的影響所致。從象徵意義角度看,現代的個性化紋身主要是個人表達自身關於,前衛、愛情、決心、發泄、反叛、尚武等想法的,圖樣內容有英文單詞love等,動物圖形有龍、虎、鷹,還有彩色花卉和一些冷兵器等較為常見。
實際上紋身在中國自古就有,圖案各種各樣,含義比現代紋身圖案更豐富。從各個歷史時期來看,紋身不僅覆蓋中國絕大部分疆域,人數也不少。
紋身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紋」,即為用堅物,植物針葉或者金屬針之類,刺破皮膚,再上色。這種方法,多見於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海南、台灣,幾乎包括西南地區全部省市。
第二種是「繪」,就是把圖案畫在身上,類似人體彩繪。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肅一帶的西北地區。
第三種是「剺(li)」方法是用刀或者硬物在皮膚上直接割劃,再上顏色即可。過去匈奴就有剺面的風俗。主要也是在西北地區,還包括內蒙。
除了「繪」,其他兩種方式都是永久性的。此外,西北一帶紋身位置主要在上半身,臉,手上。西南部紋身民族,幾乎全身都有紋身。
中國擁有紋身風俗的少數民族有傣族、高山族、怒族、布朗族、基諾族、彝族、壯族、黎族、布依族、瑤族等十數個。紋身民族一般不分性別,男女都需要紋身,紋身年齡可能不同,位置不同,面積也有多有少的有差別。
《西南少數民族風俗志》記載,雲南怒族男女十歲後就紋臉,面刺龍鳳花紋。高山族紋身主要在男性身上,女性多數是紋在臉上。獨龍族女人12、13歲開始紋面,基諾族的男人15歲開始紋身。海南黎族女子也是12、13歲開始紋面,等到出嫁後還需要紋胸。
台灣的高山族女性一般在15-16歲紋身、男性15-20歲。彝族女孩更早,從7、8歲就開始紋身,直到以後不在紋身。大體上紋身民族的男女都會在婚前完成紋身,有了紋身代表人到了成熟年齡,可以准備婚嫁了。有的民族的紋身也會持續很久,一生之中要紋多次。景頗族已婚婦女從腳踝一直會紋到膝蓋。從婚嫁角度看,沒有紋身的男女可能娶不到老婆,也嫁不出去。
儘管當今社會不待見紋身的佔大多數,但事實仍然是紋身文化自古就有。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過一個玉人,胸前雕有獸面紋,正是紋身習俗的證明。紋身能夠成為許多民族的文化習俗,是有其自身文化特性所決定的,也並非是邊緣人群的標誌。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含五星,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